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故大河者即王横所云禹之行河水本随西山下东
 北去者也河自汲县南东北流至黎阳县西南出大
 伾上阳三山之间(大伾山一名黎阳山今在浚县东/南二里即 贾让
所谓东山也枉人)
 (山一名善化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俗名上阳三山即 (第 11a 页)
贾让
所谓西山也)浚县旧志云在
 县西十里盖禹迹也(河徙由县东故/称此为西河)自此而北历荡
 阴安阳邺县斥 (第 11a 页)
 县东又县北四十里有齐村相传亦黄河故道也然
 淇水自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而向北之河道不可
 得闻据本注云内黄县故城右对黄泽即 贾让
所见
 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者也内黄故城
 在今县西北泽大方数十里当接安阳县界疑此地
 亦禹 …… (第 6a 页)
  (滑州浚州界万年堤广植/林木以护堤岸以壮地势)河自大伾以上犹禹贡
  时大河经流也(大伾山在浚/县东二里) 汉贾让
欲决黎阳遮
  害亭(亭在浚县西/南五十里)放河使北入海西薄大山东薄
  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此即司马迁 …… (第 37a 页)
 一石水六斗泥而民仅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
 月桃花水至则决以其噎不利也可禁民勿复引河
 此即后人河不两行之左证也 贾让
以多开水门为
 中策而说者非之似矣然今榆林宁夏以西皆引河
 灌溉有沃饶之利诚上流多为支分稍杀其悍激之 …… (第 69b 页)
 为一渎拂天地之经奸南北之纪可不惧与欲绝此
 患莫如复禹旧迹然河之南徙日以远矣浚滑汲胙
 之间无河新乡获嘉亦无河矣 贾让
李垂之策将安
 所用之或曰金温萨可喜请于新乡县西决河水使
 东北合清河至清州柳口入海其说不可行乎曰今 (第 72b 页)
 故道而正统十三年戊辰终合并于淮为河入海之
 又一变于是天壤间所谓四渎者仅有二渎殆非人
 力之所能为矣
 汝或谓 汉贾让
言大禹治水辟伊阙与凿龙门析厎 (第 44b 页)
 所谓凿者盖是河流所经之山而就其狭处凿而大

 之广袤足以容此水而已非是山横于前禹从中而
 凿之使河流出于其间也 西汉贾让
曰禹治水山陵
 当道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隳断
 天地之性皆过论也孟子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又 (第 21b 页)
 年河徙砱砾(案汉书沟洫志周定王五年河徙不著/其地蔡传则云定王五年河徙砱砾又)
 (见于导河传说本程氏但砱砾地名未详据沟洫志/载 贾让
治河奏有荥阳漕渠如淳曰今砾溪口是也)
 (师古曰砾溪溪名即水经所云泲水东过砾溪者似/程氏讹以今为令又 (第 10a 页)
通流此不必到处
皆然绵亘千百里之远然当时实有其地不得不用此
法者尸子吕览淮南子水经注众口一辞岂欺我哉
曰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
析底柱破碣石此凿山之事也孟子曰禹掘地而注之
海太史公曰禹厮 (第 19b 页)
去者也河


自汲县南东北流至黎阳县西南出大伾上阳三


山之间(大伾山一名黎阳山今在浚县东南二里即 贾让
所谓东山也枉人山一名善化山)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俗名上阳 (第 8b 页)
贾让
所谓西山也)苏代谓之宿胥


之口郦道元谓之宿胥故渎李垂谓之西河故渎


浚县旧志云在县西十里盖禹迹 …… (第 8b 页)
说以为鲧所筑以捍孟门耳 汉贾让
奏云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


龙门辟伊阙析厎柱破碣石堕(火规反)断天地之性林


少颖曰凿者 (第 21a 页)
宜就狭处凿而广之未必如 贾让



谓堕断天地之性渭按性犹生也谓非人功所造


对上文城郭田庐冢墓而言山陵当水路则堕之


亦非 …… (第 21a 页)
 阳今太原县属山西太原府彘县今霍州属平阳府
 太岳在州东三十里详见导山岳阳凡太岳山南皆
 是其地当直抵南河 贾让
言禹析底柱则南河亦施
 功之处知必在治岳阳时矣曰至于者所以联络其
 两头见中间相去之远也 (第 32b 页)
兼三水而为大顾谓之相敌可乎因以为伊洛瀍


涧乃治水先后之序甚善昔 贾让
言大禹凿龙门


辟伊阙伊阙者伊水之所经也当时为害必甚略


与龙门相似故禹治此四水以伊为先伊既入洛 (第 8b 页)
(斗绝曲入海也)故成帝时 贾让
言禹之治水凿龙门辟伊


阙析厎柱破碣石凡山陵当路者毁之盖伊阙类


龙门夹峙两岸水出其间者也碣石类 …… (第 32a 页)
犹著海旁不知何年苞沦于海水经曰碣石山在


辽西临渝县南水中郦注云大禹凿其石右夹而


纳河(说本 贾让
凿即破也)秦始皇汉武帝皆尝登之海水西


侵岁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中矣(见第十四卷末禹贡山水) (第 32a 页)
南一里有浮丘山高三十馀丈县治正跨其上皆


大伾之支陇 贾让
所谓东山也县西南四十馀里


有同山县西二十里有白祀山县西北二十五里


有善化山即古枉人山俗名上阳 (第 68b 页)
三山周三十里


高六十馀丈此皆 贾让
所谓西山也上阳三山当


指同山白祀枉人而李垂导河书以大伾上阳太


行为三山大谬宋河渠志又有居山汶 …… (第 68b 页)
(五丈按淇水口 贾让
云在黎阳南七十馀里遮害亭西十八里是河先合淇水而后经遮害亭也)


有宿胥口旧河水北入也(按宿胥口在浚 …… (第 71b 页)
故道也然淇水自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而向北


之河道不可得闻据本注云内黄县故城右对黄


泽即 贾让
所见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


堤者也内黄故城在今县西北泽大方数十里当


接安阳县界疑此地亦禹 …… (第 87a 页)
平乡广宗至钜鹿县(并属顺德府)大陆泽在焉此即禹


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之故道也


王横所称西山即 贾让
所谓放河使北西薄大山


者高地即史迁所谓至大伾引河北载之高地者


也皆在黎阳大伾一名黎阳东山则上 …… (第 90a 页)
为妄余曰高地非谓高于河之上流也 贾让
云淇


水口金堤高一丈自是东地稍下堤稍高至遮害


亭高四五丈因欲决是堤放河使北入海则亭北


之 …… (第 91a 页)
宿胥故渎受河于顿丘县遮害亭东黎山西證七


也史记河渠书曰禹自大伾厮二渠以引其河北


载之高地据 贾让
言遮害亭东地益下则黎阳西


山之足实为高地證八也汉书沟洫志 (第 95a 页)
贾让
曰决


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西薄大山东薄金堤


大山即王横之所谓西山證九也叙传曰商竭周 …… (第 95a 页)
 (阳相距三十里)又东北径黎阳县南(黎山东北即黎阳故城东岸有鹿鸣津亦曰白)
 (马济按黎阳故城在今浚县东北汉沟洫志 贾让
奏言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东北百馀里间) …… (第 126a 页)
 之所行也定王五年岁己未下逮王莽始建国三年
 辛未而北渎遂空凡六百七十二岁

蔡传曰周定王五年河徙砱砾砱砾不知在何处


按沟洫志 贾让
治河奏有荥阳漕渠如淳曰今砾


溪口是也师古曰砾溪溪名即水经所云泲水东


过砾溪者阿谁读误本汉书以 …… (第 130a 页)
清河历亭皆有之然则降


水者自元城以北堤堨之水是也盖以堰为鲧所


作或曰元城为战国魏地北与赵接壤 贾让
云堤 …… (第 132a 页)
以复禹河故道当亦无难而竟不及此


则以疏于讨论执北渎为禹河故也及哀平之世


人始有知禹河之所经者 贾让
请决黎阳遮害亭


放河使北入海王横请徙河缘西山足乘高地而


东北入海意皆欲复禹河故道而国祚阽危事 …… (第 143b 页)
津渠交络


冰碎瓦裂若导河行此不久即败景商度地势然


后兴工不复禹河则必用新河固已筹之熟矣 贾让
议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曰大汉方 …… (第 144b 页)
执者意亦如此愚谓斯言不善用之则为害


非细夫故道难复而新河所行颇得地宜两崖完


固势不能远汜滥如 贾让
所云西薄大山东薄金


堤者任其所之可也若平地横流则亟宜脩塞使


归故道苟任其所之则兖豫青徐数州之 …… (第 145b 页)
远曰东至于海西至于河者即王制所云


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者也燕王谓苏代曰


齐有清济浊河以为固 贾让
曰齐与赵魏以河为


竟则定王五年所徙之河也桓公时禹河尚未改


道杜以东汉之河当四履之河失之远矣吴 …… (第 147a 页)



之日也卒委其地于金源氏而河益南徙浚滑汲


胙之间化为平陆岂不惜哉


禹河本随西山下东北去 贾让
请决黎阳遮害亭


放河使北入海是也时不见用而宋之北流实行


其道河入海之路宜近不宜远孙禁议决平原 …… (第 167a 页)
自无


害但不可令指大如股耳张商英曰治河当行其


所无事一用堤障犹塞儿口止其啼此格言也语


贾让
然让意谓正道常流不可效战国为之曲 …… (第 168b 页)
奸南北之纪可不惧与欲绝此患莫如复


禹旧迹然河之南徙日以远矣浚滑汲胙之间无


河新乡获嘉亦无河矣 贾让
李垂之策将安所用


之或曰金温萨克苏请于新乡县西决河水使东


北合清河至清州柳口入海其说不可行乎 (第 196b 页)
修故渎也渠


流东注浚仪故复谓之浚仪渠汉灵帝建宁四年


于敖城西北堑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此即 贾让)


(第 11a 页)
地力


废沟洫则膏壤变为舄卤而穿渠灌溉之事兴焉


郑国引泾注洛以为渠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是


贾让
欲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此


郑白之故智非大禹涤源之意故让亦自言非圣


人法乃救败术也或以 …… (第 16a 页)
杀其怒川平则仍闭以蓄水遇旱即开下门以溉


田利民之事无大于此者故易曰说万物者莫说


乎泽 贾让
言内黄界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太


守以赋民民起庐舍其中盖自战国开阡陌尽地


力即有废泽以为田者其 …… (第 21a 页)
洫则川中无暴涨


之流聚石作滩筑堤为障亦即大禹陂泽之意非


独下流捐地以为川水游波之所也


贾让
欲穿漕渠于冀州地多张水门旱则开东


方下水门溉冀州水则开西方高门分河流此亦


用水门也而其法则与 (第 23a 页)
 湍故禹凿而通之所谓凿者乃河流所经之山其狭
 处则凿而大之使广邪足以容此水而已非是山横
 于前禹从中凿之使河流出于其间也 西汉贾让

 谓禹治水山陵为道者毁之故凿龙门辟伊阙析厎
 柱破碣石破断天地之性皆过论也盖禹之治水行
 其所无 (第 19a 页)
数岂尽然哉
  贾让
之言极尽利害本原古者立国居民必遗川泽
 之分度水势所不及此即关并所谓河决曹卫之域
 其南北不过八十里 …… (第 91a 页)
 年复疏入故道正统十三年又决荥阳东过开封城
 之西南自是汴城在河之北矣又东南经陈留自亳
 入涡口又经蒙城至怀远东北而入于淮焉○ 贾让

 
之上策欲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本
 朝宋景濂亦欲分其半使之北流愈于全河入淮淮
 不能当此在当 (第 92a 页)
 (功陈氏大猷曰魏志梁山北有龙门禹所凿此最用/ 处水患莫甚于河河莫险于龙门吕梁凿辟疑就)
 (狭处凿而广之未必如 贾让
所谓隳断天地之性也/ 吕氏曰此禹最用功处故首及之孟子谓禹行其)
 (所无事如凿龙门析底柱辟伊阙岂无 (第 6b 页)
 (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曰曝腮龙门唐孔氏曰/地理志云龙门山在冯翊夏阳县北林氏曰禹凿龙)
 (门于狭处凿大使广袤足容此水而已非谓山横于/前创凿之也 西汉贾让
谓凿龙门堕断天地之性过) (第 47a 页)
猷曰/魏志梁山北)
(有龙门禹所凿此最用功处水患莫甚于河河莫险于/龙门吕梁凿开疑就狭处凿而广之未必如 贾让
所谓) (第 4a 页)
难易欤魏志梁山北有龙门禹所凿此最)
(用功处水患莫甚于河河莫险于龙门吕梁凿辟疑就/狭处凿而广之未必如 贾让
所谓堕断天地之性也)
(吕氏曰此禹最用功处故首及之孟子谓禹行所无事/如凿龙门析厎柱辟伊阙岂无事哉凿所 (第 3b 页)
 盖因传疏而误耳 陈氏大猷曰魏志梁山北有龙
 门禹所凿河莫险于龙门吕梁疏辟疑就狭处凿而
 广之未必如 贾让
所谓堕断天地之性也 茅瑞徵
 曰壶口在冀西南河下流梁岐在冀西北河上流壶
 口疏凿宽广下流既通二山始可 (第 22b 页)
 累石为山蜿蜒千尺即古锯牙遗制(锯牙见/宋史)水得翻
 腾踊跃以入海俗谓之矶嘴取相激而名今皆没于
 土中此河渠之三坏也(以上言河/患之由)
  贾让
曰古者立国居民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
 及令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在顿/丘)
 河使北入 …… (第 29a 页)
 使不至冲入为害也今又决张秋以北或遂欲求九河

 故道独不虑河贯会通则汶泗诸泉流皆从之入海
 是尚有漕渠乎 贾让
下策在今日反为上策特须得
 其人而任之耳(以上言治/河之策)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 (第 33a 页)